穿過張江科學城南側的川楊河,登上人工智能島,一只腳就踏入了未來世界。天上的無人機、水下的機器人、陸地上的巡邏車24小時執行著環境監測和安全防范任務;AI垃圾分類箱、無人餐車、人臉識別視網膜攝像機;鍛煉下肢的外骨骼、擁有超強學習能力的仿生手義肢、實時翻譯成30多種語言的智能黑板……
實現這一切的,是居住在島上的智慧“島民”。
從1號島民開始,物理空間里的化學反應
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未來的前沿性、戰略性技術,正在全面重塑傳統行業發展模式、重構創新版圖和經濟結構。但限于技術尚未成熟,應用成本過高,人工智能的工業應用尚未規模化。真實有效的場景應用成為產業發展的桎梏。
在洞察了AI企業的迫切需求后,為他們“造場景”的大膽想法很快演化成了人工智能島的落地方案。進駐“島”上的人工智能企業要形成產業鏈和伙伴關系,“島”上既要有底層技術強大的全球巨頭,還要有場景應用活躍的國內本土創新新銳,更要有更多豐富業態的成長性中小企業。
人工智能島占地6.6萬平方米,地上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三面臨河,由21棟建筑構成。2019年1月17日,IBM中國上海總部及研發大樓正式啟用,人工智能島迎來了它的第一位島民。
盡管早在1936年,IBM在中國的第一個辦公室就落在上海,但IBM入駐人工智能島前的考察仍然十分謹慎。張江集團招商服務中心主任趙棟回憶說,“引進IBM的過程有近一年之久,跨國企業對于園區辦公、研發、生活環境的要求十分細致,團隊對IBM進行了重點跟蹤和服務。”
人工智能島高舉高打的定位,以及IBM等巨頭的入駐,給其它頭部企業傳遞了一個非常好的信號。很快,微軟AI&IoT?Insider實驗室、阿里巴巴上海研發中心、英飛凌大中華區總部、圖像識別領先企業云從科技等20多家跨國企業、國內獨角獸和研究所接連登島,人工智能島迅速集聚了國內外頂尖的科技巨頭和新興獨角獸。
僅僅一年半時間,“高光島民”們的企業Logo紛紛掛上園區的大樓,人工智能島內“數字技術層”的底座也日益堅實。“島上企業都是生態參與者,相互之間能建立合作關系,釋放人工智能的科技能量,成為張江乃至浦東的產業發動機。”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濤說,“建立從技術到產業的完整合作生態鏈,成功解決了以往一個大孵化器平臺,但不同行業通常自說自話,孤島現象嚴重的問題。”
聚焦賦能中心,打造AI生態的“熱帶雨林”
人工智能企業高度集聚,讓上島企業間逐漸發生化學反應——小企業接大企業的訂單,大企業為小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大型企業和張江集團聯手孵化小企業,園區負責基礎服務導流,企業負責專業服務,普華永道AI聯合創新中心、ABB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普洛斯科技創新中心等六個創新中心也應運而生。其中,IBM Waston Build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向國內企業提供了80門關于人工智能的課程,并承諾無論大中小企業,都可以免費使用IBM Waston提供的技術能力。
數百家企業間的化學反應將人工智能島規劃中的“智能應用層”具象成了島內豐富的應用場景。以紛至沓來的AI企業為核心,多層級AI生態圈初見其貌,人工智能開始成為張江乃至浦東產業升級的新引擎。
作為張江科學城的重點區域之一,人工智能島產業集聚效應顯著,創新要素完備、大中小企業元素豐富,從技術、產業研究到資本已形成聯動效應。這些也吸引了跨國企業來島上搭建生態孵化加速器。2020年7月,“紅杉數字智能產業孵化中心”在人工智能島正式啟用。通過閉門投融資對接會等方式,紅杉中國孵化中心在上海地區持續加碼、近期密集投資了一批早期初創企業,包括沐曦科技、云豹智能、奔曜科技、杉互健康、衛瓴科技等。成立一年來,衛瓴科技已從5人創始團隊發展到60人的團隊規模,僅僅半年時間,衛瓴科技團隊就從原來的幾個格子間到現在“占領”了孵化中心的一整層樓。
聲明:轉載此圖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科技日報
>>>點擊“園林景觀”了解更多養護案例<<<
廣東怡軒園林綠化公司擁有豐富的綠化養護經驗,養護技術力量雄厚。一站式綠化養護服務平臺,專業的服務品質,口碑良好!旨在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綠化養護、景觀設計、綠化工程等一體化服務。如有需要,歡迎撥打服務熱線18925980589或登錄我們的官網www.mjmzw.cn在線咨詢,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