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杭州第19屆亞運會召開“綠色亞運”主題新聞發布會。
杭州亞組委環境保障部副部長孟祥勝在會上表示,“綠色亞運”就是要把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理念融入亞運會籌辦的全過程和各環節,努力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和首個大型“無廢”賽事。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技術的應用無處不在。
絲綢之路的“光”點亮杭州亞運的“燈”
在綠色能源應用上,杭州亞運會實現了兩個首次,在綠電供應方面是首次實現全部場館綠電供應的亞運會。
綠電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量為零或趨于零、對環境影響較低的電力,主要是太陽能和風能所發的電。“我們通過綠電交易,將新疆、青海的光伏電和內蒙古的風電,通過特高壓電網輸送到浙江。”孟祥勝表示,大家形象地將其稱為——絲綢之路的“光”,點亮杭州亞運的“燈”。
同時,浙江省內分布式光伏電和海上風電也參與了亞運會綠電交易。綠電總成交電量6.21億千瓦時,保證全部場館使用綠色電力,減少碳排放,這在亞運會歷史上是首次。
數字火炬手與真人火炬手共同點燃主火炬,已成了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的經典時刻。除了酷炫的數字火炬手,甲醇作為主火炬的燃料,也開創了亞運歷史的先河。
甲醇是全球公認的新型清潔可再生能源。孟祥勝介紹,杭州亞運會主火炬使用的甲醇是利用焦爐氣中的氫氣與從工業尾氣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的,實現了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這也生動詮釋了綠色亞運的理念。
雨水收集技術每天節水千噸
杭州亞運會的54個競賽場館中,僅有12個為新建,其余均為改建或臨建。對此,杭州亞組委場館建設部部長邱佩璜介紹,改造館基本為高校現有場館或“十三五”規劃中已有的體育設施,避免了賽后場館空置或無人運營的情況。
另外,部分場館注重與綠色生態的有機結合。如紹興攀巖中心,原本是座廢棄礦山,當地充分融合建設和環境優勢,使得廢棄礦山華麗蝶變,成為一個“巖壁芭蕾”的競技舞臺,并且還帶動了城市環境的整治和開發建設。
“我們首創國內大型賽事場館《室內空氣污染控制技術導則》,對場館建筑材料選擇、勘察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明確了具體要求,規范亞運場館室內環境質量要求,這為大型場館設計提供了‘杭州經驗’。”邱佩璜說道。
本次亞運會的場館充分利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節能減排,踐行綠色理念取得了明顯成效。
據了解,杭州富陽水上運動中心采用屋頂雨水收集系統技術,將雨水用于場館中庭、水系及噴泉、灌溉,每月可節省35%的水,平均每天節水約1000噸;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游泳館、臨安文體會展中心應用導光管無電照明系統作為日常照明,每年照明節能可達30%。
杭州亞運會湖州市賽事分指揮部執行指揮長阮葉萍介紹,湖州市通過優化升級智慧管理系統、照明系統等,實現亞運場館的節能減排。如三人制籃球場建設了智能陽光房,滿足場館空調、照明等電能需求;排球場加裝了隔熱和防眩簾幕,有效降低場館能耗。
水處理技術讓泳池常年不換水
記者了解到,在本次亞運會場館建設過程中應用了很多新材料和新技術,有效提升了亞運的智能屬性。但新材料新技術的成本過高,是否會與綠色、節儉的理念發生沖突?
“新材料、新技術前期投入的確較高,我們會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評估材料技術的應用會不會降低成本。”邱佩璜說道。
他以杭州奧體中心游泳館為例,場館采用了世界一流的水處理技術,游泳池內的每一滴水都要經過七道關的處理,確保池水非常清澈衛生,保障運動員的身體健康。
通過水處理技術的應用,從理論上講,泳池的水實現循環式不斷時自凈,不用換水。“我們的預期目標是常年不換水。”邱佩璜介紹,泳池經過一年運行,至今沒有更換新的自來水,而且水質的各項數據均達標,基本實現了常年不換水的目標,這節約了大量水資源,真正踐行了綠色、節儉的亞運理念。
邱佩璜認為,水處理技術的應用是整個亞運建設過程中對新技術、新材料使用的一個典范。
“綠色是杭州亞運會辦賽理念之一,也是新時代中國的鮮明底色。綠色亞運是一種理念,也是一個承諾,更是一次行動,這個行動是可持續的。”孟祥勝表示,它將引領社會潮流,讓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社會新風尚。
聲明:轉載此圖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科技日報
>>>點擊“園林綠化”了解更多養護案例<<<
廣東怡軒園林綠化公司擁有豐富的綠化養護經驗,養護技術力量雄厚。一站式綠化養護服務平臺,專業的服務品質,口碑良好!旨在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綠化養護、園林設計、綠化工程等一體化服務。如有需要,歡迎撥打服務熱線18925980589或登錄我們的官網www.mjmzw.cn在線咨詢,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