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有一層稀薄的大氣層(藝術想象圖)。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官網
科技日報記者?張佳欣
月球上雖然沒有可供呼吸的空氣,但它確實擁有一層極其稀薄的大氣層。月球的大氣層是如何形成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在《科學進展》上發表論文指出,月球大氣層主要是撞擊汽化的產物。
如何理解撞擊汽化過程呢?這要從月球土壤說起。分析表明,在月球45億年的歷史中,其表面不斷受到撞擊,先是巨大隕石,然后是塵埃大小的“微流星體”。這些持續的撞擊將月球土壤掀起,使某些原子蒸發。一些原子被噴射到太空,而另一些原子則懸浮在月球上空,形成稀薄的大氣層,隨著隕石不斷撞擊月球表面,大氣層不斷得到補充。因此,撞擊汽化是月球數十億年來產生和維持極薄大氣層的主要過程。
實際上,確定月球大氣層來源的過程并不容易。2013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了月球大氣與塵埃環境探測器,其任務旨在確定月球大氣層的起源。
麻省理工學院地球、大氣和行星科學系助理教授尼科爾·聶說:“我們推測兩種太空風化過程在塑造月球大氣方面發揮了作用,即撞擊汽化和離子濺射?!彪x子濺射是一種涉及太陽風的現象。太陽風攜帶來自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穿越太空,當這些粒子撞擊月球表面時,將能量傳遞給土壤中的原子,并使這些原子濺射到空中。
為了更準確地確定月球大氣的起源,科學家收集了10個月球土壤樣本,每個樣本重約100毫克。他們嘗試從每個樣本中首先分離出鉀和鐳。這兩種元素都是揮發性的,且每種元素都存在幾種同位素,這意味著它們很容易通過撞擊和離子濺射而蒸發。
科學家推斷,如果月球大氣層是由蒸發并懸浮在空中的原子組成,那么這些元素的較輕同位素應該更容易漂浮,而較重的同位素更有可能重新沉積在土壤中。撞擊汽化和離子濺射可能會導致土壤中的同位素比例截然不同。土壤中鉀和鐳的輕、重同位素的具體比例應該可以揭示月球大氣起源的主要過程。
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70%的月球大氣層或是隕石撞擊產物,而其余30%可能是由太陽風形成的。
聲明:轉載此圖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科技日報
>>>點擊“園林綠化”了解更多養護案例<<<
廣東怡軒園林綠化公司擁有豐富的綠化養護經驗,養護技術力量雄厚。一站式綠化養護服務平臺,專業的服務品質,口碑良好!旨在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綠化養護、園林設計、綠化工程等一體化服務。如有需要,歡迎撥打服務熱線18925980589或登錄我們的官網www.mjmzw.cn在線咨詢,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